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教工第一党支部
一、项目简介
高校学生工作室的设立,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也是教师对青年学生政治教育和思想引导的教学实践平台。2020年度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教工第一党支部《基于工作室平台的党员教师在学生培养中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研究》书记项目拟解决以下问题,其一,党员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激发;其二,在学生技能培养中融入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其三,党支部如何更好地发挥组织保障作用。党员指导教师形成一套经过实践检验且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支部书记深度介入,找准党建切入点和教师关注点,支部层面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组织保障制度。
二、推进情况
1.发挥工作室平台对立德树人教育的作用,探索党建教育与工作室协同发展的教学模式
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型人才,而工作室平台的设立有利于加强导师对学生的专业引导和创新实践训练,对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党支部的工作应该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提高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围绕这一主题,我们探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党建工作与工作室协同发展教学模式。一是形成支部书记牵头、支部党员协同的工作室党建思想教育体系,提升支部党员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凝聚力。二是将党的思想理论知识贯穿于工作室专业教学中,加强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建设。三是激励支部党员充分参与工作室实践,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技能比赛和项目实践检验学生的培养质量。
2.分析工作室党建切入点与教师关注点,激发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机器人工作室的团队负责人为教工第一支部书记,工作室具有良好运行体系,指导教师团队中党员比例达80%,在探索增强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新途径和促进学院工作发展上具有较强的基础。当前机器人工作室已经成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典范。工作室的良性发展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实践教育平台,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好的教育实践舞台。围绕这一主题,我们探索出了一条提升师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工作室发展模式。
其一,支部书记深度介入,支部书记带头分享工作室建设中的经验,带头形成一套经过实践检验且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其二,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工作室建设相融合,定期组织教师党员分享工作室开展过程中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经验。其三,以大赛为抓手,提升师生的积极性,并在大赛中检测师生的工作成果。其四, 以项目开发为纽带,工作室项目来源有教师科研项目、学生申报的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横向课题项目和机器人大赛项目。
三、主要成效
1.提升了支部党员和工作室学生的积极性
在一年来的项目实践中,教师党员积极参与各项工作室的活动中,以对接岗位为导向,以技能提升为目的,以参赛训练为抓手,将思想政治教育深入融入工作室的各项建设中去。据统计,一年来支部教师党员共参与机器人等4个工作室的建设工作,并基于工作室申报了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余项,支部党员和学生的工作与学习积极性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2.工作室各项成绩获得显著提高
在一年来的项目实践中,工作室以参赛训练为抓手,通过积极参加省级以上的专业技能比赛检验工作室的工程效果。在2020年江苏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获得“三等奖”两项。在“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移动机器人”项目中获得“三等奖”。在2020年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赛项中,获得“三等奖”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