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存在的根基就是文化,文化是社会道德的基本要素,是引导社会风气、启蒙社会思想的重要根源。高校作为传播知识的场所,应该担当起弘扬中华文化的使命,这也是新时代对高校提出的新要求。面对新形势,高校思政工作要有新认识、新发展,要注重培养大学生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使大学生主动承担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努力成长为对党和国家、对人民有所贡献的人。
二、具体做法
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立足“三文化”教育即传统文化、时代文化、职业文化教育,打造育人阵地。通过党团活动与新媒体教育阵地,技能竞赛和志愿服务平台,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时代文化,塑造职业文化,坚定学生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培育学生职业精神为,为适应新时代发展培养更多有理想的合格应用型人才。
一、抓好阵地建设,旗帜领航促成长
一是抓好党团活动阵地。党团活动的形式丰富多样,大学生接受范围较广,是推进“三文化”育人模式的主要载体和关键。在“三文化”育人模式培养下,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着力以打造文化教育品牌为主线,开展 “二十四”节气系列传统文化教育活动10余次。将“家国情、中国心”的爱国主义情操深入广大青年学生当中,打造“勤学、进取、爱国、友善”的时代文化特色品牌,全年开展教育活动23次,覆盖全院1318名学生。
二是抓好新媒体教育阵地。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网络成为大学生探索世界的主要窗口,作为文化引领项目的“三文化”育人模式,利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元素搭建教育平台:爱信工团青年微信公众号,“辅导员来了”微信视频号、“凯创”就业指导抖音平台等。2020年,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组织9次品牌活动获得省市级以上媒体报道30余次,公众号推文52篇,制作微信视频号推出教育视频30个,制作“二十四”节气教育视频10个,就业指导视频推文3期,阅读总量超过十万多次。
二、搭建实践平台,同心共建促成才
一是以“青年实践标兵”活动为主导,广泛开展“实践练兵,技能竞赛”活动,常态化开展专业实训活动,夯实学生职业实践技能,提升职业文化。2020年青年实践标兵荣获第十一届江苏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舞蹈高职组)二等奖一项、三等奖八项,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世赛项目(移动机器人项目)三等奖两项,第八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省级二等奖七项、国家级一项等百余项荣誉。
二是以志愿服务为实践平台,推进“1+N”志愿服务。采用一位党员教师带领N大学生志愿者结对模式,将志愿服务日常化、制度化、信息化,带动广大青年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弘扬时代文化。2020年疫情来势汹汹,我院广大青年学子积极投身抗击疫情的志愿服务工作当中,用切实的行动践行志愿服务精神。全年开展以年级结对帮扶、暑期志愿服务等品牌志愿服务项目10余次,参加抗疫志愿服务30余人次,学习强国等多家媒体报道志愿实践育人模式。
三、成效与表彰
“三文化”育人模式充分发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注重“三文化”的教育内容,解决“三文化”的教育短板,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达到“三成”为目标。 2020年,我院优秀青年分别获得国家奖学金、省优秀学生干部,王硕、吕竟两位同学获2020年国家奖学金,王斌宇同学获得“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等多项综合荣誉。此外,我院学子也在各种创新创业类比赛收获佳绩,获得省级以上荣誉百余人次。